胸痛、呼吸困難、嘔吐,冒冷汗等等都有可能是心臟病的症狀,但「心碎」真的是心臟病的一種?相信大家曾有過傷心極致的經歷,「煲劇」睇到喊、甚至失業「搵唔到工」,引發心碎症候群令人「傷心到死」!
心臟科專科醫生謝德新醫生指,心碎症候群是由情緒受重挫而引起,包括一些創傷性事情或喜訊,例如喜愛的球隊大勝,更可導致猝死!
撰文:心之醫學 – 心臟科專科醫生謝德新醫生
60歲的黃先生一向身體健康,早前因工作壓力很大,有一次步行上斜路回家突然心口痛氣喘,往急症室求診。臨床顯示他有心臟衰竭,需要利用呼吸機協助呼吸。心電圖顯示ST段上升及心臟酵素提高,初步診斷為ST段升高為心肌梗塞拼發心臟衰竭。當穩定血壓及呼吸後,馬上安排緊急心導管檢查,但顯示心臟血管正常。他最後診斷為心碎症候群,但最近覆診的心臟超聲波顯示心臟機能已完全康復。
什麼是心碎症候群?(按圖)
情緒受重挫 出現心碎症候群
心碎症候群是一種經常情緒上受到重挫,而引起之短暫性心肌病變,當中部分是創傷性事情,例如:(按圖)
但仍有部分患者(4%)可能因為喜訊引發心碎症候群,如中六合彩、喜愛的球隊大勝、結婚等。
最早在1990年由日本Dr Sato所發表, 由於左心室攝影下的左心室底部與心尖部分的收縮比例不一,整個心室不能正常收縮,只有底部收縮過度,外觀像一種過去日本用來捉章魚的陶罐模樣,所以又稱為章魚心肌症(Takotsubo cardiomyopathy)。
症狀與心肌梗塞相似
左心室變大,難以將血液運送到全身各處,無法維持身體器官的血液供給,有機會引致心臟衰竭。而心碎症候群會出現以下臨床症狀,包括突然間感受到強烈胸痛、突然喘不過氣及心電圖轉變與ST段上升。臨床症狀與急性心肌梗塞很難區分,所以治療方案是緊急安排心導管檢查,以確認患者的心臟血管沒有阻塞,排除心肌梗塞的可能性。
認識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俗稱心臟病發,致病原因是供給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被血栓阻塞,瞬間導致心肌缺乏氧氣和養分而受損。
心肌梗塞的症狀包括:
- 典型病徴為急性胸痛,疼痛有時會反射到左手臂、肩、頸部、下巴
- 但有些病人未必有典型病徴,可能只有胃痛,嘔吐,冒冷汗、暈眩、甚至沒有明顯症狀
心肌梗塞高危人士:(按圖)
治療
- 藥物治療:包括 血管張力素轉換酶抑制劑( ACEI ) 或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滯劑 (ARB) β-受體阻滯藥 (Beta- blocker)
- 支援性治療包括呼吸機協助呼吸,若心臟機能嚴重受損或併發心原性休克可能需要主動脈內囊助搏反搏裝置(IABP)
- 若心臟超聲波發現左心室血栓要給予靜脈注射肝素(heparin)、隨後服食口服抗凝血藥
在院內死亡率1-3%,其他治癒後大致良好,接近九成五病人在四至八個星期完全康復,復發機會很低。
筆者建議大家保持心情平穩,別在意那麼多,要明白「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的道理!
參考資料:
- Sato H et al. Kagaku Hyoronsha 1990:55-64
- Wittstein IS et al. N Eng J Med 2005;352:53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