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您的心

【經濟日報專訊】特首林鄭月娥於電台透露患輕微高血壓,正服藥控制及定期檢查,唯一問題似是不夠運動。盡管看來健康,身體也可能暗藏風險,高血壓正是一大沉默殺手,須靠健康生活及年度檢查抵禦。

調查:近半高血壓者 不知患病

不少人誤以為頭痛、疲倦或凸眼是高血壓表徵,實質多數患者沒有明顯症狀,醫生指當患者出現嘔吐等可見問題,上/下壓可能已高見200/130危險水平,變成急進性高血壓,須立即送院以紓腎臟及眼睛所受損害。

據衞生署剛公布的2014/15年度人口健康調查,1.2萬名15歲以上港人受訪者中,高達27.7%有高血壓(即140/90),其中近半人(47.5%)獲署方檢查前從未確診,對自身風險懵然不知。

近乎隱形的高血壓可削弱血管壁、促成血管重構,當心臟供血減少,就有可能變成心臟病,腦血管受損可致中風,腎臟周邊出現則成腎衰竭。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近期研究還發現,於40至60歲的中老年患上高血壓,可令70歲以後的腦認知力退化嚴重2.7年。

高血壓外,看似壯健的身體也有其他隱藏炸彈。西班牙國家心血管研究中心(CNIC)月中公布,整整一半體重正常、不吸煙且沒糖尿的40至54歲受調查中年人動脈硬化,有心臟病、中風之虞,元兇正是大量「壞膽固醇」LDL-C。

體重合標顯然不是健康包單,醫生指僅挺着大肚腩的「瘦胖子」(skinny fat),坐擁比皮下脂肪更邪惡的內臟脂肪(visceral fat),可增加甚難察的脂肪肝風險。靠節食保持苗條者或繼續有內臟脂肪,卻不夠肌肉,長遠亦更可能出現胰島素抵抗,甚至演化成糖尿病。

由於表面上的健康可令人降低警覺,反有助沉默殺手長久蟄伏。預防遠勝治療,衞生署指高血壓患病率隨年齡遞升,簡單如檢查高血壓,長者應於基層醫療每年做最少一次;逾45歲及逾50歲人士亦應每3年檢查血糖及血脂一次。

不過,本港做全身檢查動輒索價2,000元,官方大型計劃卻暫僅有免費長者大腸癌篩查,低收入人士另有乳癌及子宮頸癌測試,恐未能鼓勵更多人及早體檢,長遠紓緩公院壓力。

英星馬滿40歲國民 免費體檢

英國、新加坡,以至馬來西亞皆以40歲為界替合資格國民免費體檢,英格蘭家庭醫生每5年發信邀請公眾免費檢查心臟病及糖尿病等至少4項風險,星洲9月起亦近乎不收錢篩查高膽固醇、子宮頸癌及大腸癌等。

要控制高血壓、避免糖尿病,家庭醫生、衞生署固然要把關多鼓勵公眾多做運動、避免飲酒及不吸煙等,但要及早預防及察覺沉默殺手,參考外國資助更多高風險人士體檢,大概也能立竿見影。

除了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定期做身體檢查也是預防疾病的方法之一。(資料圖片)

資料來源:Yahoo!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