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被診斷患上高血壓,又希望正確認識這種疾病,這裡便是一個好開始。我們會為你提供與高血壓相關的重要資訊,讓你更了解這種疾病、它的影響、成因,以及隨之而來的風險。
血壓是甚麼?
首先,我們要認識血壓。心臟的主要功能是將血液泵送至全身,確保氧氣及養份輸送到每一個組織和器官。心臟收縮,推動血管中血液流動從而產生的壓力,稱為「血壓」1。
血壓的高與低取決於兩項因素:
- 心臟泵出的血液量;以及
- 血液於血管中流動時阻力的大小。
心臟泵出的血液越多、血管越窄,血壓便會越高。2
血壓如何量度?
大多數時侯,例如覆診或例行檢查時,量血壓的工作都會由醫生或護士負責。醫務人員會將連接於血壓計的充氣手袖套於你的上臂,再將手袖充氣,過程中你會感到手臂被大力擠壓。量度血壓後,隨着手袖內的空氣漸漸排走,手臂被擠壓的程度便會慢慢減輕。
現時主要使用有兩款血壓計:
- 手動式血壓計:醫生或護士會用手動充氣泵將手袖充氣,然後用聽筒聽取你的脈搏。
- 電子血壓計:手袖會自動充氣和排氣,裝置內的感應器亦會自動偵測脈搏。
為確保量度出來的血壓準確,量血壓前你應該先休息至少五分鐘,量血壓時亦應坐下和保持安靜。
甚麼是高血壓?
每次醫生或護士為你量度血壓,都會得出兩組數字。
- 第一組稱為收縮壓(又稱「上壓」),是血壓的最高值。這是心臟收縮,血液排出心臟時的壓力。
- 第二組稱為舒張壓(又稱「下壓」),是血壓的最低值。這是心臟放鬆,血液回流至心室時的壓力。
➀ 收縮壓(又稱「上壓」)
是在心臟收縮時的壓力
➁ 舒張壓(又稱「下壓」)
是在心臟放鬆時的壓力
正常血壓:≤120-129/ 70-79 mmHg
高血壓:≥ 140/90 mmHg
兩組數字都以同一單位表示: 毫米水銀柱(「mmHg」,例如120/80 mmHg)3,4
以下表格可讓您了解一下如何解讀與血壓相關的這兩組數字4
上壓 < 120 和 下壓 < 80 |
上壓120 - 129 和/或 下壓80 - 84 |
上壓130 - 139 和/或 下壓85 - 89 |
上壓140 - 159 和/或 下壓90 - 99 |
上壓160 - 179 和/或 下壓100 - 109 |
上壓 ≥ 180 和/或 下壓 ≥ 110 |
上壓 ≥ 140 和/或 下壓 < 90 |
|||
最佳 | 正常 | 正常偏高 | 1級高血壓 | 2級高血壓 | 3級高血壓 |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 | |||
非常好,加油! | 你應該至少每年記錄一次血壓,同時需要聽取生活習慣建議。如果你患有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便屬於心血管高風險群組,建議你接受藥物治療。 | 如果你屬於中至高風險的1級高血壓患者,而且高血壓並非因為器官損壞引致,加上改變生活習慣一段時間後血壓仍未能降低至可接受水平,建議你接受藥物治療。如果你屬於2 或 3級高血壓情況,你則需要接受藥物治療以降低血壓,同時需要跟從生活習慣建議。 | 如果改變生活習慣一段時間後血壓仍未能降低至可接受水平,建議你接受藥物治療。 |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亦會根據上壓數值分為1到3級,其臨界值與「標準」高血壓相同。根據《ESH / ESC高血壓管理 2018指引》4
隨着年紀增長,血壓亦會隨之上升。其原因是比較粗大的血管,血管壁開始硬化;而比較幼的血管亦會變窄,心臟因此需要擠壓得更大力以保持血液流動至全身,最終導致血壓上升,亦即「高血壓」。5
為何定期檢查血壓如此重要?
高血壓通常都是於例行檢查中偶然發現,不過有不少患者首次發現自己患有高血壓,都是因為高血壓導致中風或心臟病等嚴重疾病,送院檢查時才發現的。高血壓通常沒有任何預兆,亦沒有症狀,因此常被認為是「隱形殺手」,而很多人都不意識自己已經患上這種疾病。正因如此,一般都會建議40歲以上的成年人,至少要每5年定期檢查一次血壓。如果你已確診患上高血壓,則應根據你醫療團隊的指示進行更頻密的檢查。3,6
定期檢查血壓十分重要︰以下是一些高血壓相關的全球統計數字7
14億
全世界大約有14億人受高血壓困擾
44%
全球有44%的非傳染病死亡個案均是由高血壓引發的心臟病所引至
50,000
每日因高血壓所引至的死亡個案
高達5萬宗
只有我被診斷患上高血壓嗎?
不是。高血壓是非常普遍的疾病。高血壓一般會隨着年齡逐漸發展而成。
在香港,大概有3成人口患上高血壓, 而65歲以上的人有超過60%都會患上這種疾病。不過,近年亦有不少年輕人均被診斷出高血壓。8
因此,醫學界對疾病有十分深入的了解,亦發展出各種完善的血壓管理方案。當你一旦患上高血壓,好消息是你和你的醫生將會找到有效的方法好好控制病情。
我為何會患上高血壓?
剛才提及,年齡是高血壓的一大因素,但除此之外,亦有其他原因導致你患上高血壓。以下列出了其中幾項:9
- 家族史:遺傳因素有一定的影響。
- 過重或肥胖。
- 缺乏運動。
- 吸煙。
- 飲食習慣:過多鈉、過多酒精,或太少鉀。
我可以在哪些生活方式上作出改變,從而改善我的血壓呢?
我們無法逆轉年齡,亦無法改變基因,不過生活上的改變可以將血壓維持在低水平,減少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10
- 開始定期運動
- 嘗試減輕體重
- 改善飲食習慣
- 減少飲酒或戒酒
- 戒煙
- 足夠休息和睡眠
患上高血壓後會有甚麼風險?
高血壓會令血管壁承受大量壓力,從而損害血管,更會損害身體內其他器官。血壓越高、血壓不受控的時間越長,形成其他心血管疾病(如中風、心臟病,以及心臟衰竭等)的風險亦會越高。而體內其他器官,例如腎臟、四肢和眼睛,都同樣會受到損害。11
➀ 中風
高血壓會令供應血液和氧氣至腦部的血管收窄,甚至破裂,導致中風,腦細胞最終會因為缺氧而死亡。中風有機會嚴重影響您的說話能力、動作,以及基本活動能力,甚至導致死亡。3
➁ 心臟病
冠心病:為心臟供應血液的主動脈因為脂肪積聚而閉塞。12
心臟病發:心臟的供血受阻,導致心臟肌肉缺氧及壞死。3
➂ 腎衰竭
高血壓會損害腎臟周圍的血管,影響腎臟功能,令血液未能有效過濾。11
➃ 失去視覺
視網膜內的微絲血管因高血壓受損。11
➄ 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中積聚過多膽固醇粥樣斑塊,從而令血管變窄。13
我患有高血壓,那我還有其他相關疾病需要特別注意嗎?
高血壓的症狀有機會因為既有的身體狀況而惡化,醫學界稱之為「共存疾病」或「共病」,需要格外留意。在眾多高血壓的「壞朋友」之中,主要有:
- 高膽固醇:血液中高水平的低密度膽固醇,已証實與動脈粥樣硬化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有關;14
- 二型糖尿病:長時間高血糖會導致中風、足部潰瘍和視力受損等併發症;15
- 冠心病:冠狀動脈中的動脈粥樣硬化(即膽固醇粥樣斑塊積聚)會阻礙流向心臟的血液,導致心肌細胞缺氧。當中常見的症狀為胸口痛,又稱「心絞痛」,通常發生於運動期間;16
- 慢性腎病:如果腎臟無法正常運作達數月甚至數年,便有可能會導致併發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貧血(即血液中的紅血球不足或無法正常工作),以及心包炎(即心臟周圍的纖維囊或稱作「心包」發生炎症,心包的功能為固定心臟,使心臟能夠有效運作。)17,18
References:
資料來源:
- WHO. Avoiding Heart Attacks and Strokes. 2005.
- Mayet J, Hughes A. Cardiac and vascular pathophysiology in hypertension. Heart. 2003;89(9):1104-9.
- CDC.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2020. Available at https://www.cdc.gov/bloodpressure/about.htm Accessed on 01 April 2021
- Williams B, Mancia G, Spiering W, et al. 2018 ESC/ES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Eur Heart J. 2018 Sep 1;39(33):3021-3104.
- Pollock JD, Makaryus AN. Physiology, Cardiovascular Hemodynamics.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19.
- NHS. High blood pressure (hypertension). 2019. Available at https://www.nhs.uk/conditions/high-blood-pressure-hypertension/ Accessed on 01 April 2021.
- Egan BM, Kjeldsen SE, Grassi G, Esler M, Mancia G. The global burden of hypertension exceeds 1.4 billion people: should a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target below 130 become the universal standard? J Hypertens. 2019 Jun;37(6):1148-1153.
- Centre for Health Protection. Department of Health. HKSAR. 2019. Available at https://www.chp.gov.hk/en/healthtopics/content/25/35390.html Accessed on 01 April 2021
- CDC. Family History & Your Risk for High Blood Pressure (Hypertension). 2020. Available at https://www.cdc.gov/bloodpressure/risk_factors.htm Accessed on 01 April 2021
- CDC. Behaviors That Increase Risk for High Blood Pressure (Hypertension). 2020. Available at https://www.cdc.gov/bloodpressure/prevent.htm Accessed on 01 April 2021
-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Health Threats From High Blood Pressure. 2019. Available at https://www.heart.org/en/health-topics/high-blood-pressure/health-threats-from-high-blood-pressure Accessed on 01 April 2021
- NH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2017. Available at https://www.nhs.uk/conditions/coronary-heart-disease/ Accessed on 01 April 2021.
- NHS. Atherosclerosis (arteriosclerosis). 2019. Available at https://www.nhs.uk/conditions/atherosclerosis/ Accessed on 08 July 2019.
- Hajar R. (2017). Risk Factors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Heart views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Gulf Heart Association, 18(3), 109–114.
- Deshpande AD, Harris-Hayes M, Schootman M. Epidemiology of diabetes and diabetes-related complications. Phys Ther. 2008;88(11):1254-64
-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vailable at https://www.nhlbi.nih.gov/health-topics/ischemic-heart-disease Accessed on 01 April 2021.
- Vaidya SR, Aeddula NR. Chronic Renal Failure.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19.
-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What is Pericarditis? 2016. Available at https://www.heart.org/en/health-topics/pericarditis/what-is-pericarditis Accessed on 01 April 2021.
ACE21024D Apr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