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您的心

01 | 如果有人突然心臟病,我該如何處理呢?

關心您的心溫馨提示 ~ 心臟病突發指示

近期,有心臟病人在醫院門前病發之後逝世,引起社會各界對搶救心臟病人過程的廣泛討論。身為心臟病人或其家屬須懂得在心臟病發時的正確處理步驟:

危急事故處理第一步:留意病者情況/初步判斷

若發覺病者感到非常不適,如暈倒、氣促及心絞痛等,服用藥物(如:三粒利底丸) 或心絞痛持續超過30分鐘後仍未見改善,應即時致電999求助熱線或直撥2735 3355消防處救護車調派中心,要求緊急救護服務。

第二步:電召救護車

為使控制中心人員能更有效率地調派救護車,當線路接通後,致電者可提供以下資料:

  • 發生事情(例如:可強調患者曾有心臟病歷史、懷疑心臟病發、出現暈倒、氣促、心絞痛症狀等)
  • 要求的緊急服務(例如:救護車)
  • 聯絡電話
  • 詳細事發地址(例如:香港皇后大道中99號地下3室)
  • 簡述病者情況(例如:年齡、性別、病歷等)

第三步:等待救護車

  • 鬆開束縛衣物,保持呼吸暢通
  • 安排病者於一個舒適的地方躺下,等候救護車到達
  • 留意呼吸,脈搏及神志清醒程度
  • 給予病者安慰,以舒緩緊張情緒
  • 如發現患者人事不醒,應立刻讓患者平放,保持氣道暢通,檢查呼吸,有需要時,給予人工呼吸
  • 如心臟停頓,應即時施行心肺復甦法
  • 若身處室內,應打開門鎖,方便救護人員進入急救

其它特別注意事項:

  • 不宜自行徒步或乘車到急症室
  • 不宜留下病者獨自一人
  • 避免否認、逃避面對心臟病復發,以免延誤接受治療的時間
  • 避免讓病者隨意移動,以免增加心臟負荷
  • 避免讓病者進食任何食物,急救藥物除外(如利底丸、哮喘噴霧劑)

02 | 為什麼心臟病發作時間多是在早上?

心肌梗塞發病的時間是沒有一定的,但早上六時至中午十二時的病發率較高,而最高達兩至三倍。早上病發較多的原因可能是人體生理時鐘循環。早上的時候,血壓上升、冠心血管較易收窄、血小板較活躍等因素都能誘發心肌梗塞。有病人或會問到,如果早上發病的機會較大,早上是否應該休息而停止工作或活動呢?研究指出,早上運動是不會增加病發機會的,所以大家可以放心,無論在什麼時候,適當的運動與休息都能保持心臟健康的。

 

姜健鈞醫生

03 | 心臟病友外遊小貼士 — 氣候篇

炎夏已到,各類形形形色色的戶外活動都相繼推廣及介紹。當我們享受活動的樂趣時,也必須同時留意在高溫下,身體對氣候轉變而出現影響。

當我們身體靜止休息狀態時,體溫大約為攝氏37度,而隨著活動量的增加,例如進行運動時,體溫可增加至38至40度左右,但我們奇妙的身體會透過一連串感溫散熱反應而令身體不會因高溫而受到傷害。

根據研究顯示,我們身邊的長者及長期病患者由於體弱、減慢的新陳代謝及身體對氣溫轉變的敏感度低,如果暴露於高溫天氣下,會因為身體未能適當散熱而誘發急性疾病、脫水和中暑,嚴重更可引致死亡。為減低及避免這些傷害,我們可提高警覺,作出有效的保護措施。

  1. 補充水份 – 在未開始運動前的30分鐘,應飲用1至2杯水,而在運動期間也應每隔15分鐘飲用半杯或1杯水,不要到身體感到很口渴時才去飲水補充。另外,應避免飲用含酒精、咖啡因及大量糖份的飲料作為水份補充,因會導致身體流失水份。有些朋友可能不習慣飲用清水,提議大家可加入少量天然果汁,例如:檸檬汁,以增加味道,容易入口。不過,如需要服用去水藥物的病友,就必須先諮詢醫生意見,以個別體質提供限水意見。
  2. 補充鹽份及礦物質 – 當我們身體大量流汗時,會同時流失鹽份及礦物質,在增加運動量時,每小時應飲用2至4杯清涼飲品,但避免飲用太凍飲料,因為可能會令腸胃不適。而市面上一些能量礦物質飲品是針對高運動量人士,一些需要遵從低鹽飲食提議的長期病患者就要作出適當的選擇,並向專業人士諮詢。
  3. 適當服飾 – 當我們在炎熱天氣外出活動時,應選擇穿著淺色、鬆身的衣物,以幫助身份散熱保持涼快。在高溫天氣下暴露可引致皮膚傷害,故穿戴太陽眼鏡、闊邊帽及塗抹SPF值15度以上的防紫外光護膚產品,都可為沒有衣服覆蓋的身體部份免受傷害。
  4. 周詳計劃 – 應避免選擇暴曬於烈日當空的中午時段,宜選擇大清早及黃昏時段,令身體容易適應及較易復元。計劃活動也需要留意環境是否有提供遮陰休息的地方。
  5. 活動節奏 – 在戶外活動時,應以慢節拍開始,然後才根據個人體質漸漸增加活動量及節奏,留意自己的能耐及身體反應,例如:心跳加速、呼吸困難、暈眩、神智不清等中暑徵狀,同行者亦應互相留意照應。
  6. 環境變化 – 因為地方氣候不同轉變,大家選擇外出旅遊時,應先掌握及了解當地的氣溫及環境資料,預備保護身體的防曬用品或禦寒衣物。到一些特別炎熱或寒冷地區時,應避免劇烈運動及慢慢增加活動量,讓身體慢慢適應當地氣候,避免引起不適。
  7. 公眾認識 – 氣候轉變、溫室效應等等都是現今大世界的重要課題,每個人都會因為環境變化而帶來身體及生活上不同程度的影響,早在2003年,很多城市已針對氣候轉變而誘發或影響疾病及死亡作出不少研究。

在醫療體系中,為此作出預備及處理,例如專業人員訓練,以減低死亡率。香港的天文台也設立了高溫預警,使市民掌握天氣變化而預早為自己準備。通過不同媒介,例如報章、電視的專題報導,大家在日常生活為環境保護作出的一步,例如低碳生活、綠色環境、減少用電等都可為大家的未來環境及健康貢獻力量!

參考網址:
–WHO advice on Sun Shine(www.who.int/uv/en)
–Extreme heat. Atlanta, Centres for Disease Centre & Prevention 2006. (www.bt.cdc.gov/diasters/extreme_heat)
–Global changes & heat programme. (www.euro.who.int/global_change)

胡巧君姑娘
心臟科護士

(節錄於2010年8月份通訊)

04 | 我患冠心病,有一條心管塞了,常常有心口痛,另一病友,塞了兩條血管但又無心口痛,聽說因塞了兩條,心肌便失去痛的知覺,這說法是否正確?

心絞痛與冠心血管閉塞的數目是沒有一定關係的。心絞痛是因冠心血管窄而心臟肌肉缺乏血液侯應,但是血管閉塞而導至由它供應的心肌壞死,完全壞死的肌肉是沒有感覺的,所以有些心肌梗塞後的病人是沒有心絞痛的。如果肌肉沒有完全壞死,心絞痛亦可能繼續發生,而痛的感覺是因人而異,亦與血管狹窄的程度和病人的運動量有關。

 

姜健鈞醫生

05 | 做了一次心臟血管搭橋手術,如果血管再度塞了,是否不可以做第二次搭橋?

搭橋手術是可以再三施行的。在外國,百份之六至十的搭橋病人是需要第二次手術的,而其成效是十分顯著的。導至需要搭橋的原因多是搭橋血管或其他冠心血管繼續硬化,而引至心絞痛。第二次手術的危險性是會增加二至三倍,死亡率達百份之二至十;第三次手術的死亡率更高達百份之十五。因此,搭橋手術病人要注意心臟健康,盡量控制血管硬化的因素;停止吸煙,依時服藥和戒口,減少心絞痛復發的機會。

 

姜健鈞醫生

06 | 心臟衰竭謬誤

謬誤一:確診心臟衰竭,即是時日無多?

  • 雖然心衰有機會危及性命,但患上此症並不等同走到生命的盡頭。心衰涵蓋的範圍非常廣闊,病情嚴重程度不一,以下以美國心臟學會分級為大家說明:


    分期

    說明

    A

    帶有心臟衰竭的風險因素,例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但心臟結構正常、而且沒有徵狀

    B

    出現結構性轉變、但尚未出現徵狀

    C

    出現結構性轉變,且有氣喘、疲倦、水腫等徵狀

    D

    即使靜止仍有嚴重徵狀,日常嚴重受限,需要入院治療

  • 醫學愈趨發達,現時已有多種治療方案可幫助患者控制病情和保護心臟。若病情控制得宜,患者甚至能如常生活。因此,大眾市民聽到「衰竭」二字,毋需過分焦慮。

謬誤二:心臟衰竭只是長者病?

  • 不少人以為心臟衰竭源於「年紀大,機器壞」,實質不然。
  • 雖然隨着年紀增長,高血壓、糖尿病等風險因素會增加,以致心衰患者以長者為多數,但並不代表只有長者會患上這個疾病。

謬誤三:徵狀消失了,可以停止用藥?

  • 患者需要明白心衰,實為慢性疾病,並不會「痊愈」。
  • 他們需要持續用藥,才能舒緩徵狀和保護心臟,情況就如高血壓和糖尿病,一旦停止用藥,原來受控的指標便會反彈。

謬誤四:病情穩定,不用增加治療?

  • 事實上,心臟衰竭的治療目標不單單只是消除徵狀,而是為了減低日後的入院和死亡風險,甚至提升心臟功能。
  • 在前面提及的「四大支柱藥物」,四類藥物透過針對不同機制,達致長遠保護心臟和性命的功能;又如心臟除顫器,患者雖然未能感受植入前後的分別,但它一直在監測心律,幫忙減低猝死風險,是嚴重心衰患者值得考慮的治療方案。

謬誤五:喝水愈少愈好?

  • 部份心臟衰竭患者由於擔心水腫,會盡量減少攝取水份,甚至避免喝水,但這個做法並不恰當。
  • 除了聽從醫護人員指示和建議,也可每天監測體重變化。
  • 倘若體重明顯增加,患者便要減少水分攝取。
  • 相反如果體重有明顯急劇下降並之前沒有氣喘和腳腫的徵象,便有可能是脫水的信號,患者可嘗試稍微增加飲水的份量,並觀察體重的轉變。 如有懷疑可以徵詢醫護人員的意見。

謬誤六:心臟衰竭不能運動?

  • 國際指引和文獻提及運動對心衰患者是百利而無一害的。病情穩定的患者如能持之以恆,每周進行三次不少於半小時的帶氧運動,將有助提升心肺功能和改善徵狀,有利病情控制。
  • 當然,若患者徵狀嚴重,例如靜止時已氣喘,便不適宜運動。他們應該等待病情受控後,根據醫護人員的指示開展運動復康。

 

黃加霖醫生
心臟科專科

07 | 長期服用心臟藥會否影響腎臟?

腎臟是一個排洩藥物的重要器官,很多藥物對它都有潛在影響,心臟藥物也不例外。而一些腎臟衰弱的病人藥物份量亦要特別調較。醫生開這類藥物的時候,都會檢驗病人的腎功能,看他是否適合服用,亦會服藥後覆驗,以保病人安全,所以服用心臟藥物而嚴重影響腎臟的個案是很少的。病人服用藥物時,可請教主診醫生關於副作用的問題,服藥後而有不適,應及早覆診處理。

 

姜健鈞醫生

08 | 哪類病人不能服中成藥?為甚麼?

很多人生病的時候都會按個別需要向中醫或西醫求診。可是有些人卻同時或先後看中西醫,然後隨便共服中西藥,又或是一些需要長期服用某些西藥的長期病患(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一旦患了感冒或其他小病,便隨意服用中成藥。不合理的搭配會產生一些意料不到的後果,不但對身體毫無好處,更可能降低藥效,加重藥物的毒性,甚至加劇病情惡化。因此,我們並不鼓勵正長期服用西藥的病人服中成藥。

 

許嘉穎小姐(香港中文大學藥劑學院三年級學生)
雷銘丰先生(香港中文大學藥劑學院一級導師、香港執業藥劑師協會副會長、香港及英國註冊藥劑師)

09 | 一般心臟病人服西藥又服中成藥的同時,有甚麼需要注意?

中西藥不能混在一起服用,服用兩者之間應相隔最少兩小時。如本身服用西藥或現正或將會接受西醫治療(如手術、化療、電療等),請告知中西醫師或藥劑師,他們會給你建議及安排一個合適的方案,這樣便能大大提高用藥的安全性。以下簡單介紹一些會產生副作用或增加毒性因而不宜合用的中西藥:

服用阿士匹靈(Aspirin)的心臟病人應避免服食中藥鹿茸、甘草及其製劑,因這些中藥含有類皮質激素,會增加胃液分泌,而阿士匹靈亦會刺激胃黏膜,同時服用這兩類藥物會對胃黏膜產生有害的刺激。

「薄血丸」華法林(Warfarin)不宜與當歸、人參、丹參、大蒜、薑黃等中藥合用,以免增加流血的風險。珍珠母、龍骨、石膏等中藥含有大量鈣離子,當與洋地黃類藥(如Digoxin)合用會加劇毒性並引致心律不齊和傳導阻滯。強心類藥物(如Digoxin)亦不應與甘草合用,因為這樣有機會增強對心臟的毒性,導致心力衰竭。

另外,由於甘草可以影響腎臟,引起水鈉濟留,所以服用排鉀利尿西藥(如Hydrochlorothiazide)的高血壓病人不宜服用大劑量的甘草,否則可能產生低血鉀等不良反應。服用降血壓西藥的病人亦不宜服食含麻黃鹼的中成藥(例如治療傷風感冒的止咳定喘丸、防風通聖丸等),因為中藥麻黃素能收縮血管從而提升血壓,令降血壓西藥喪失其作用。

 

許嘉穎小姐(香港中文大學藥劑學院三年級學生)
雷銘丰先生(香港中文大學藥劑學院一級導師、香港執業藥劑師協會副會長、香港及英國註冊藥劑師)

10 | 心臟病人應如何揀選中成藥?

選購中成藥,要注意以下各點:

藥物不是糖果,不能道聽途說隨便在街上買藥服用,服藥應按照身體的需要,「平安藥」、「保健藥」不一定有需要服食,售價越昂貴、包裝越精美的藥未必越好,中藥不表示絕對安全,服藥前應徵詢醫師的意見。

要到有信譽的藥店購藥,特別是在內地選購藥物,沒有內地註冊批號或香港註冊編號的不要買,另外藥物包裝或說明書上應清楚列明藥物所含的主要成分。小心看清藥物的名稱、生產藥廠和其他資料,很多中成藥名稱和包裝也相近,容易買錯,部分偽劣商品更從中混水摸魚,大家買藥一定要認清商標和防偽特徵。

現今臨床使用的新藥品種日益增多,許多潛藏的中西藥配對禁忌問題還未被人們所認識,因此中西藥配合使用須格外小心。中西藥各有所長,相互配合得當,往往能收較好療效;但若配合不當,不但會降低或喪失療效,甚至可能出現毒性反應,影響健康。所以長期病患服用中藥前,應先向醫生或藥劑師查詢。

 

許嘉穎小姐(香港中文大學藥劑學院三年級學生)
雷銘丰先生(香港中文大學藥劑學院一級導師、香港執業藥劑師協會副會長、香港及英國註冊藥劑師)